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2024年08月12日 | 小微 | 浏览量:81455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在10年国债利率跌破2.1%,30年国债利率跌破2.3%后,政策对于债券利率风险的关注明显提升。

近期,10年国债利率、30年国债利率持续反弹,市场对债市的单边一致性预期正在发现改变。债券市场持续承压下跌,中长期国债跌幅更为明显。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接连喊话长债利率风险后,央行决定增加国债买卖等操作,本意未必是大幅抬高利率水平,更多是避免形成单边预期并不断强化,基本面预期的改善才是根本。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央行最新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债券市场接连调整

近期,在央行借券卖债、国有大行卖债、政府债供给加大等多重因素扰动下,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大,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8月12日,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中长期国债期货跌幅更明显。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跌超1%,午间收盘仍跌0.83%,报110.45元。自历史高点以来,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已累计跌超2%。

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跌近0.6%,午间收盘跌0.51%,报105.40元。自历史高点以来,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已累计跌超2%。自历史高点以来,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已累计跌超1%。

5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2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午间收盘的跌幅分别为0.27%、0.12%。

国债期货接连调整的背后,国债利率持续反弹走高。截至目前,3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上行3.5个基点,至2.41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上行3.5个基点,至2.2350%;5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上行5.25个基点,至1.9075%;2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上行7.5个基点,至1.6300%。


今年8月5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一度跌破2.10%,3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一度跌破2.30%,随后国债活跃券利率接连上行。

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走势

3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走势

今日债券市场全线调整,与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的“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有一定关系。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通过增加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必要时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实际上,4月以来央行不断提示长债利率过低可能蕴含风险。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6月下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20年来新低,已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不断累积金融风险”。央行提示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投资者需要注意净值波动风险。

改善投资者预期

近期国有大行卖出国债,叠加交易商协会对江苏4家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使得债市接连调整。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提及长债利率风险,提醒公众投资者理性评估市场风险,审慎开展相关资管产品投资。

华泰固收团队研究指出,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本就具有稳定宏观环境、降低市场波动的职责,且宏观审慎管理核心就是平抑金融顺周期波动。此外,本轮债市收益率的管控效果也关乎货币当局的公信力。调控如果想要有效,一定要改变债市的供求关系或者基本面、货币政策预期。如果还是不能起到作用,会有哪些补充工具?一是直接收紧资金面。二是央行借入国债卖出,这一措施既能回笼流动性,又增加了国债卖盘,对于债市收益率也会有直接影响,但顾虑较多。三是继续对市场机构进行窗口指导,或者施加额外的监管手段。这一行为本质是抑制需求以及降低市场流动性、阶段性的改变供求格局。

华泰固收团队认为,央行的本意未必是大幅抬高利率水平,更多是避免形成单边预期并不断强化,基本面预期的改善才是根本。货币政策的根本职责是调控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当前基本面仍处于波浪式运行的进程中,不支持央行出台收缩性政策。后续更需关注基本面和财政动向,央行届时如果顺势操作、借力用力,政策效果将更明显。

华福固收团队表示,在基本面和政策依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利率持续上行的动力不强。从防风险角度来看,债券利率大幅上行也不是合适情景,预计在长债利率下行动能消退后,银行卖债行为可能会减弱,长债后续也会呈现震荡状态。后续如果消费等经济数据进一步明显增长,或者政府债发行冲击较大,那么长债利率则可能进一步上行。但如果后续随着美联储降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也进一步打开,债券利率或将跟随上行。


责编:叶舒筠

校对:杨立林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