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一周策略】转机或已出现!美降息预期助力A股,支撑信号增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宏观价格信号疲软的态势延续,内部政策的应对仍需观察,而外部信号扰动还不足以影响国内政策;9月以来托底资金流入减少,加快股价充分反映市场预期,磨底过程有望缩短,增量政策出台前预计短期资金博弈仍将主导市场;配置上,建议延续红利加出海的底仓,耐心等待拐点信号。
首先,从三大信号的变化来看,价格信号方面,核心CPI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房价仍处下跌趋势;外部信号方面,美国经济未出现衰退迹象,美联储9月或开启“风险管理式”降息,美国大选局面依然焦灼,预计最后阶段才能见分晓;政策信号方面,当前内需疲软的环境下,若房地产行业继续不受控下滑可能产生外溢风险,未来可能会加大货币政策力度以抑制地产风险扩散。
其次,从市场磨底的阶段来看,近两周中央汇金持续缩减购入股票型ETF的规模,“托底”性质资金流入的减少可能会加快股价充分反映市场预期和情绪的进度,缩短A股的磨底期。最后,从配置策略来看,在经济基本面依旧偏弱、长久期国债利率不断下行的环境中,红利的底仓价值依旧存在,但在结构上要规避有基本面波动风险的品种;同时,目前已充分反映海外衰退和贸易摩擦风险的出海板块中的优秀公司具备配置价值。
本次美联储降息的海外环境更加复杂,美国经济类似1995年、美国大选即将到来、海外货币政策协调性下降。历次美联储降息时中美经济与货币政策周期较为一致,但这次出现错位,未来关注可能推动基本面回暖的积极信号。美联储预防式降息或助力A股流动性改善,中长期还需基本面修复验证,行业层面短期关注金融、消费行业,中期科技板块逐步占优。
港股因为对外部流动性敏感,以及联系汇率安排下香港跟随降息的缘故,其弹性较A股更大。在行业层面,对利率敏感的成长股(生物科技、科技硬件等)、海外美元融资占比较高的板块、港股本地分红甚至地产等,以及受益于美国降息拉动地产需求的出口链条,也可能会在边际上受益。但整体上,在看到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前,宽幅区间震荡的结构性行情依然是主线。
节前上证指数达阶段性新低,但接近支撑位的信号增多。8月社融、通胀数据显示实体部门内生需求仍待修复,但投资者对该利空信息反应钝化表明市场或已处于底部区间。强势资产(红利行业)补跌程度或也是市场底部的观察指标之一,目前浮筹出清或接近尾声,股债性价比回落至去年底部水平或指示红利资产投资性价比有所回升。除此之外,融资平仓压力或接近尾声,估值分化系数也回落至2018年水平,但从资金面底部特征来看,近1月产业资本净增持额仍未转正,相比历次大底构筑或仍稍有欠缺。配置上建议关注非金融A50、供需双向改善行业、降息强受益的医药/港股等。
市场来到了可能变化的窗口:基本面偏弱+政策预期模糊,构成市场持续走弱的背景。而海外宽松,人民币显著升值,将为市场提供一个重新评估国内货币政策导向的窗口。现阶段,市场交易政策变化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需要看到宽货币落地,宽财政落实实物量,才可能发酵乐观预期。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政策逐步发力,风格从偏向价值,切换为偏向成长。短期市场“跷跷板效应”显著,总体市场赚钱效应并未有效扩散。后续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效果提升,可能仍需要政策着力点风格更加均衡。
转机或已出现。过去2个月,无论是市场整体还是实物资产面对了系统性的逆风,其中包括了:国内房地产需求的进一步下滑,财政的阶段性收缩以及更重要的海外的衰退交易。在实物资产回撤过程中,市场也出现了螺旋下跌,从反面验证了实物消耗这一市场主线。当下,压制性的因素正在渐渐褪去,房地产投资在更低的平台震荡,财政支出有了边际改善的迹象,而更重要的是持续强劲的出口与海外降息的临近让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实物资产正在积聚反弹的力量。同样,市场出现2024年2月—4月反弹的概率也在增加。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A股估值整体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关注积极因素的边际变化,海外流动性转松进一步打开国内宽松空间,A股市场并购重组渐入活跃期,硬科技企业并购、央国企专业化整合等持续推进。结构上继续建议关注政策长期支持和产业催化活跃的方向,如代表成长风格的新质生产力(TMT/电力设备/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以及国企改革相关的投资机遇。
当前沪深300市盈率(TTM)已低于11倍,与2月份低点较为接近,且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估值低于今年2月低点,当前位置不宜过度悲观。展望后市,增量宏观政策是A股估值修复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认为例如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加快专项债发行等均可期待。若增量政策能有效提振基本面信心(如2022年11月),A股有望从当前缩量磨底转向放量行情。
本轮中国资产的独立性较强,相比于2019年,本次降息的传导总量影响相对偏弱,更多为结构性机会。当前国内稳增长政策频出,然而惯性压力下基本面改善并非一日之功;海外大选、地缘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仍多,市场“脆弱特征”延续。基于此A股有望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强指数牛市概率不高,杠铃策略仍然有效。
近两周来,市场持续走弱再度影响各资金主体参与情绪,场内微观流动性再度出现小幅收紧。具体而言,资金供给方面,市场持续筑底、行业轮动过快加大今年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取超额收益难度,相关产品发行募集始终难见起色。两融在监管加强下延续净流出。ETF自年初以来持续大额流入,但近两周来,随着A股资金面整体改善,部分护盘资金参与力度减弱,其净流入规模出现较明显回落。
资金需求端近期整体维持紧平衡,一二级市场股权融资、大股东增减持规模等近两周来均维持低位,A股融资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升温;在海外宽松、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推动下,港股市场近一阶段流动性改善较为明显,资金南下港股热度再度出现一定回升,但考虑到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仍然偏缓、海外三季度仍受地缘等风险扰动等,当前资金流入港股对A股市场造成的分流效应预计相对可控。
责编:战术恒
校对:王朝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