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情绪回暖机构转为买入!存单成香饽饽,对长债仍谨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债市情绪进一步缓和,上周(9月2日~6日)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5~7BP(基点)不等,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累计下行3BP至2.14%附近,利率债净供给环比减少、货币宽松预期升温,推动债市情绪修复,各类型机构多数由净卖出转为积极买入。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监管不确定性更大的长债,以及收益率大幅走低的短债,同业存单成为“香饽饽”。“存单利率高(1年期国债和1年期存单的利差约50BP)、流动性好,而且期限比较短,目前性价比很高,今年很多境外机构加仓的标的也是存单。”某华东地区股份行旗下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9月9日收盘,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44%,1年期存单利率普遍在2%附近。多家投行认为,9月初融出能力转弱,资金利率走高,银行存单发行利率维持高位,或反映当前资金面偏脆弱,考虑到下半月资金压力或加大,降准的必要性提升,提前布局短端性价比品种或是优选。
宽松预期下债市情绪回暖
过去一周,经济数据偏弱,叠加政策预期升温,进一步带动债市行情。相比之下,整个8月,债市都处于较大幅度的震荡之中。
以上周五(9月6日)收盘价计,1年期国债240015收益率较前一周下行5.75BP至1.43%,10年期国债240011较前一周下行3.25BP至2.1325%,超长债30年期国债240001较前一周下行5.75BP至2.3025%。本周一(9日),上述各期限国债收益率都进一步下行1BP~2.5BP。
数据方面,9日公布的8月CPI同比增长0.6%,较上月上涨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再度拉动名义CPI走升。核心CPI同比增长0.3%,连续两个月较前值回落,翘尾因素显著拖累核心CPI。PPI进一步走弱,同比下降1.8%,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还有一定的空间”,央行将“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市场对于年内降准、降息、存量按揭利率调降有明确的预期。预计降准政策先行,降准可以缓和年内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压力(42800亿元),也可以缓和政府债发行缴款带来的资金缺口。降息和调降按揭利率要以存款利率下降为前提,会受到银行净息差窄、银行存款被资管产品分流等因素影响,预计落地时点靠后一些。”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记者表示。
海外的动态也将为国内货币宽松打开空间。美国8月非农就业新增人数低于预期,主要是制造业下降较多,但失业率有所回落,市场对于9月降息25BP达成共识,海外高利率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将逐步缓和。
在此影响下,上周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下行5~7BP不等,9月9日债券收益率继续全线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至当日累计下行5BP到2.12%附近。
二级交易方面,基金从净卖出转为积极买入,上周单周净买入1615亿元;券商买入利率债、卖出信用债和存单,单周净卖出271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卖出利率债、买入存单,单周净卖出65亿元;公司积极买入,单周净买入836亿元。
存单受追捧
特别国债的买卖备受关注,央行此前买入的续作特别国债出现卖盘,市场担忧央行卖出长债调控收益率曲线。在此背景下,机构仍更倾向于期限偏短的资产。
其中,同业存单继续成为机构追捧的对象。王强松称,对于债市走势,维持未来1~2个月偏震荡的判断。此前央行操作、债券供给、机构行为是债市短期波动的原因,但近期债市情绪有所修复。就当前的策略来看,存单的相对性价比突出,其利率绝对值接近2%,且信用风险低、流动性强,可以逢调增配,可用于配置也可用于交易,博弈降准。
有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存单利率仍较高,这也是受制于较高的资金成本,当前DR001(银存间质押隔日)和DR007都在1.7%附近,而过往时期,面对类似当前的经济形势,资金成本一度到过1%附近。
本轮短债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从8月20日开始背离,从年初以来40BP的利差走阔到超50BP。短债收益率在8月总体震荡下行,而同业存单收益率进入8月后持续震荡上行。
认为,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二——央行呵护下资金面超预期宽松带动短债走牛、收益率大幅下行;在存款持续搬家背景下大行缺负债现象加剧,导致银行对于同业存单的依赖度上升,供给大增,带动收益率上行。
但该机构认为,预计后续同业存单新增空间有限,若降准落地,银行净息差及负债端压力将有所缓解,从而缓解同业存单利率的上行趋势。
同业存单亦是境外投资者近期购买的主要标的。伦敦某外资行利率策略师对记者提及,尽管外资机构近几个月开始对中国国债获利了结,但对存单的配置仍然不减。
截至7月底,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国债持仓份额为7.16%,创下77个月来新低。但同业存单的外资资金流入规模居首。今年境外投资者明显加大了对同业存单的购买力度,持仓份额升至7月底的6.15%,这至少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同业存单甚至有可能超过中国国债,成为所有中国债券类型中,境外投资者持仓份额第二高的金融工具。
长债收益率磨底
尽管10年、30年期限的长债近期收益率下行,但机构仍对这类品种心存警惕。
多家理财子公司投研人士对记者称,当前长债品种的绝对收益率靠近政策底线,建议对10年和30年品种保持谨慎。对于5年期债券,银行二永债具有相对性价比,其流动性强于信用债,绝对收益率值高于利率债30BP左右,可以在大行卖出时寻找买入时点。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称,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论坛再次提醒“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希望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不过,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84%一路下行50BP至2.34%。直至8月,交易商协会公告称部分金融机构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央行常态化开展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才止步不前。8月末,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37%,较月初低点小幅回升4BP。当前,长端债券收益率不再单边下行,进入震荡阶段。
在他看来,债市表现出明显的磨底特征——收益率结束单边下行,开始底部震荡;收益率整体波动相对较低,但部分时候波动幅度比较大;多头和空头激烈博弈,“小作文”时有耳闻;市场情绪偏谨慎,不少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等待经济政策和数据的指引。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债券现券成交额逐步上行,其间多次突破2万亿元。但近两个月,债券现券成交额稳步下滑,8月末已经下滑至1万亿元以下。成交额持续萎缩表明,不少债券投资者已经退出市场,等待经济数据和政策进一步明朗,以决定下一阶段的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