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航空:科创“引擎”让飞机维修更高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为南航机务工作者佩戴AR眼镜进行绕机检查。资料图片
维修人员只需要戴上一副AR眼镜,场景化工作指引就能显示在眼前屏幕上,还能实现签署、拍照、测量等操作,请后方专家“云会诊”……类似的高科技场景,每天都在南方航空上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机务维修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一环。这幅AR眼镜就像为航空维修配置了智慧的大脑,其背后是南方航空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AR的智慧维修新方式”的应用。中心位于广州,由南方航空依托工程技术资源,与中国民航大学共建。
作为首批获得民航局认定,也是唯一以航空公司为依托单位的工程中心,其已成立6大研究方向,涉及维修工程理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发动机维修、飞机健康诊断、智慧维修、人工智能、飞机改装等研究领域。
走进南航机务大楼,机务工程师们正紧盯着大屏幕上的飞机故障预警系统。这里可以实时看到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飞机发出的故障预警,而不是等着飞机落地后才能获取信息。
工程师们告诉记者,这是“南航天瞳HORUS系统”,能让机务工程师了解飞机性能变化趋势、提前预测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这个系统的建成凝聚了科研人员持续不断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国外飞机制造商建成了可商用的监控管理平台,但平台管理服务费按小时计算,费用高昂,且核心技术不可控。研发一套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健康监控系统成为机务工程师们瞄准的目标。
没人指导就“啃”英文原始材料、翻译手册内容、解读核心代码;遇到问题就多跑跑机库和机坪,寻找解决思路……在南航机务领军工匠刘宇辉和团队的努力下,2000年,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诞生,成为飞机“隔空诊脉”的首创“中国方案”,并投入实际应用中。
“我们希望以天瞳系统为核心,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航空维修供应链技术创新生态圈。”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技术管理中心飞机系统工程管理高级工程师陈林烽说,天瞳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故障的感知,给出基于数据驱动的维修决策建议等。
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天瞳系统发布故障预警通知超700次,预警准确率能达98%以上,故障定位时间平均缩短了80%,全机队放行可靠度达到99.92%。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始终是航空公司的追求。当前,随着市场的快速恢复和日趋复杂的运行环境变化,飞机可用运力与需求运力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破题?
近年来,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对维修场景多变、数据海量庞杂、资源配置复杂等问题,确定了“一张5G专网,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TAOIX’,N大应用”的建设思路,实现对维修产业的要素、流程、场景进行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欣介绍,TAOIX平台打破了之前的数据孤岛,连通了包括资源、人员、构型、业务、QAR等各类原本散落的数据,面向飞机全生命周期以及维修全业务流程。
以智能排班为例,TAOIX飞机排班系统嵌入智能算法,综合考虑营销、运行、维修、飞机可用性等诸多因素,从全局统筹优化,减少沟通协调成本,极大缩短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打造民航维修技术与管理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从深度和广度持续提升维修管理水平。”李欣说。
据介绍,今年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系统培育民航维修新质生产力,突破民航维修领域核心技术壁垒,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民航强国建设,为中国民航贡献智慧成果。 (记者 马晓澄 参与采写:陈雪莹、伍嘉炜)
【责任编辑:冉晓宁】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